《咏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6 22:47:22
《咏柳》教学反思15篇

《咏柳》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咏柳》教学反思1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此处隐藏9673个字……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习,这不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咏柳》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背诵目标、识字目标、情感目标成功达成。但是诗文的理解方面还是不到位。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较到位。我采取学生自读,学生范读,老师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诗,指导学生从诗文的节奏入手,感悟韵律美,体会诗词意境。2、学生当堂都能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接读的方式,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同学都能够有节奏的背诵古诗。3、个体的示范性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本节课的诵读部分采取学生相互影响的方式,即通过个别学生的泛读,起到教师泛读的效果。自读之后,指名本班的张国帅、胡瀚远、孟成存、李旭辉等朗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泛读,提示其他学生找找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从而起到整体的修正。我发现这个方式很好,比老师的泛读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的学习作用是无限的。4、通过小组赛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默写古诗。我觉得这些都是这节课比较好的部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式:1、对诗意的突破不够,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级的中上等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诗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体修好后,下次古诗的教学我将试着采用多媒体图画的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这一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2、《春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体的诗意学生理解不够,同时对这首诗写实的部分找的不准确。回想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我对本诗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上课之初我只介绍了朱熹,点明这首诗是朱熹春日郊游时写的。没有点明朱熹的写作特点。导致学生对本诗歌有模糊的理解却说不出来。

《《咏柳》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